新年伊始,从环球股市、汇市到大宗商品震荡一浪接一浪。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不但已严重冲击了不少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经济,也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一个新命题:若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会否影响我国的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对此,除了研究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军事安全、国别研究和投资风险等领域之外,我认为,未来可能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以适应最新的国际趋势,保障“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其一,应加强对国际经济未来趋势的研究。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若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到底只有我国产能过剩,还是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产能过剩?若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尚未复兴或复苏,导致对外需求减少,必将影响我国希望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价值链重构的计划。因此,正确研判国际经济未来趋势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在这个时期内,发达国家通缩问题渐渐缓解,新兴国家通缩问题仍陷困境,由于新兴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已强于发达国家,这会导致全球的经济增长水平较低,各国对外需求也较难有普遍上涨的动力。
那么,环球的经济究竟何时才能开始真正复苏,国际市场的需求何时才能开始上涨,什么时候、什么领域才是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好时机和选择?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国际经济未来趋势的研究,找出一个可供选择,能够互利互惠的方案和时间点。
此外,随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未来几年GDP6.5%至7%的增速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如何用国际社会易以理解的方式,及拿出有理有据,深具说服力的解释,来令国际社会适应这一新常态,全面掌握我国经济变化,对我国的发展仍保持信心,以及如何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信我国经济增速虽放缓,但仍有实力、仍有能力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做好经济领域的对外传播,打好国际信心站,以释开各国的疑惑,这也是未来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也要面临的课题。
其二,应加强对国际金融趋势的研究。
虽然不少发达国家逃离环球金融危机的泥坑,经济开始复苏,但诸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是靠量化宽松(QE)政策来实现的。这种大印钞票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下,经济的增长势头不少只是“虚火”,而且资产泡沫容易越胀越大,一旦泡沫破灭则可能导致爆发金融危机。
如果环球或者区域内未来又爆发金融危机,那将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对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投资的项目带来何种冲击?针对可能爆发的环球金融危机,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无应对预案,以将损失减至最低?这也是非常值得重视、值得研究的领域。
即便是有“超人”之称的华人大企业家李嘉诚,也曾因汇率问题遭受不少损失。过去几年李嘉诚主要投资欧洲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产,投资额超过3200亿港元。由于正值美元低息年代,李嘉诚对外投资的融资资金也多是美元,而投资的则是欧元、英镑和澳大利亚元等非美元货币资产,但是近两年来,欧元、英镑和澳大利亚元对美元的汇率贬值都接近或超过10%,赚到的钱无论换算美元或是兑换港元,都令李嘉诚损失不少。
其三,应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未来走势的研究。
除了国际货币的汇率之外,“超人”李嘉诚的海外投资另一坎坷之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导致他所投资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市值曾一度蒸发超过30%。
受国际油价下跌冲击的还有前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国际油价在过去两年不断下跌,国泰航空公司由于错误判断燃油价格的跌幅,导致去年全年在燃油对冲的亏损扩大至逾70亿港元。随着国际油价继续下探,加上国泰航空的燃油对冲合约有效期至2019年,未来几年其损失有可能会继续扩大。
。
综上所述,在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各种新变化之下,对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细的要研究得更细致,更具有可操作性,如此才能接地气;大的要研究得更加宏观,更加具有国际视野,较为准确捕捉到国际趋势,才能有助于我国政府的相关决策及减少企业“走出去”的损失,让“一带一路”建设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