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涂料行业协会 - 官方网站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石化行业绿色发展之重点

近年,随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当前行业绿色发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十四五”石化行业绿色发展将面临哪些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深入推进行业绿色发展?9月2—3日,在广州黄埔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上,与会嘉宾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十四五”绿色发展仍是重中之重

 

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党委书记、会长李勇武表示,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和单位的实际,俯下身来做好自己的事。“十四五”期间,行业要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在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征程中,要通过秉持环境保护与石化行业经济增长并行的信念。不仅要实现行业自身的绿色发展,不断推进更多细分行业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踏上新台阶,还应致力于绿色生产以及环保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环保解决方案。为此,行业要着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朝着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切实发力,把发展的基点放到绿色创新上来,使节能低碳的理念和要求贯穿至生产的全过程当中。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安全与环境问题已成为石化行业最大的压力和挑战。事实证明:石化企业只要做到科学管理、本质安全,不是污染源、也不会成为不安全因素,我们应当对石化产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这“两大战略”的实施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十四五”期间,这“两大战略”不能放松,还应继续发力。“十四五”期间一定要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规范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与推广示范力度,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各企业和石化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指出,作为制造业中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之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由于禀赋特征和历史因素影响,与国家要求、社会期望相比,离绿色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其他行业相比,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在当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行业尤其要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准确把握石化化工行业环境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事前预防、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石化化工行业环境管理水平。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绿色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化工行业提供的绿色材料、绿色工艺以及绿色解决方案,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怎样抓住良机,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深思。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是全球石化行业变革带来的冲击;二是资源结构变化、原油价格低迷,推动全球石化格局重建;三是疫情及贸易保护主义加深对国际石化产品市场影响;四是安全能源环保的约束显著加强。
“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持续发展战路。行业应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强化末端治理和循环利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


绿色发展技术的新视角


为实现绿色发展,近些年来,石化行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排放控制与治理、资源再生利用,但环保成本高,能源、资源浪费问题依然严重。所以,当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废弃物、资源消耗、环保等问题与需求和利益冲突时,这些问题就会被忽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协常委、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指出,目前业界所提倡的清洁生产模式依然是以主产品为主导、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满足需求欲望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只是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节能与环保,但节能环保的成本和代价相对较大,生产过程废物再生利用程度较低,原料端产生的废物及寿终产品的原位再生利用更是被忽视。


因此,人类必须从为了利益、欲望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副产物控制的清洁生产方式转变。以生产过程的副产物为控制对象,通过基于能量流、环境流、经济流、物质流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从而判断该生产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艺过程的选择能否满足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约束。否则,则必须放弃或改变这种生产工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布兴指出,我国人口多,工业生产不可缺少,资源短缺严重,技术水平较落后、污染严重,许多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因此,发展绿色化学与技术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化学化工行业发展绿色产业的途径为发展绿色技术、建立高水平工业园区,逐步实现智能化。


后疫情时代,化工产业链将重构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工产业链将如何重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CEO黄音国认为,资源和市场是化工产业链全球化遵循的主要方向。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更为封闭的国际环境,然而逆全球化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化工产业链中的地位。
受益于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人才红利,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具备其他发达以及发展中经济体不具备的核心竞争性优势。这些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具有可持续性。
黄音国表示,贸易摩擦和疫情后部分跨国公司可能会转移部分产业链,但不会大规模转移。庞大发展中的国内消费市场和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都将支撑外资继续投资中国的愿望,然而也要做好填补部分外资撤离后产业链的空缺的准备,尤其在下游专用化学品领域的空缺,另外要去捕获工程塑料整体升级的契机。




来源:周小刊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相关行业 |  会展信息 |  市场信息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统计数据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