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涂料行业协会 - 官方网站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涂料行业的“达芬奇密码”

    7月13日,当达芬奇家居的总经理潘庄秀华在新闻发布会上流下了“达芬奇的眼泪”,时,大概已经没有人会怀疑,“达芬奇家具”这个品牌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达芬奇家具的做法很简单,根据媒体的报道,就是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然后国内生产,贴上品牌标签,就说是进口的了,但它有其高明之处—先把国内生产的产品出口,再进口。如此一折腾,身价便达到了“天价”,而且轻易不被发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达芬奇密码”。

    笔者无意再探究“达芬奇密码”对其自身品牌以及家具行业的影响,这已被多方报道过了;但是反观涂料行业,有没有“达芬奇密码” 呢?据笔者的观察,似乎还没有发现能如此折腾的企业,然而类似的情况还不少见。
首先是品牌名的“洋化”,在涂料行业中,本土企业起个洋气的品牌名称情况并不鲜见,很多企业甚至是先确定英文或者是拉丁文的品牌名再译成中文的。当然,这些品牌“洋化”现象并不是为了欺骗消费者,也不是为了产品卖出个天价,而可能仅仅是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加有文化一些,或者使品牌更容易被记住。这也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崇洋心理”。但是这种现象的本身,也存在对消费者一定的误导,比如使得消费者对品牌属地的认知混淆。

    另一种情况是标榜“技术进口”。有的涂料企业在宣传产品时喜欢用“XX进口”等等词汇,来表现产品的先进性。且不论国外技术是否就比国内技术先进,就连其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也难以考究,更何况,中国涂料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就连国际涂料巨头都纷纷将更多的技术研发资源放在中国,如果还在标榜“技术进口”更像是技术底气不足的表现,而且在中国现行的涂料标准底下,达到这个标准的要求即可畅行中国市场,技术再进口也不代表就是超越中国标准的产品。

    还有一种情况更是离谱,那就是“傍名牌”。傍名牌者,其所傍的往往是国际性品牌,因此品牌“洋化”现象和“技术进口”现象往往兼具。之所以要傍名牌,正是由于底气的不足、实力低下的表现。也因此傍名牌有了更多的欺骗消费者的成分。当然,傍名牌这并不是为了让产品卖出多好的价钱,相反他们常常打着廉价的旗号,指望通过“多销”来获得利润,同时产品品质的缺陷也容易是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由此可以看出,“达芬奇密码”在涂料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只是这种存在还没有恶劣到骗取天价利润的程度,没有对消费者造成莫大的伤害。无论是品牌的“洋化”还是“技术进口”,甚至包括“傍名牌”都只是涂料企业希望在市场上立足的一种手段。而中国涂料市场的不成熟与高速发展也给了这种现象生存的机会。

    但是担忧并不是完全没有。通过品牌名称洋化、标榜技术进口(而事实上是否真正进口不得而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或者欺骗消费者的性质。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有可能出现愈演愈烈的状况。一旦涂料消费者真正觉醒,涂料企业的危机可能就会不期而至。到了那个时候,任由你留下什么样的眼泪,估计都难以挽回品牌乃至行业形象受损的局面。因此,没有人会相信潘庄秀华的眼泪可以挽救达芬奇家居。

                                            

                                                                                     摘自涂饰商情第150期

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相关行业 |  会展信息 |  市场信息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统计数据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