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涂料行业协会 - 官方网站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南京市工业集中区现状调查及发展思考(摘编)

    工业集中区是城市发展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多年来,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壮大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站在“十二五”规划新的发展起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南京市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布局、产业布局和发展导向,对照四月中旬市委常委会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推进集约、集中、集聚发展,集中精力抓突破,力争每个园区形成特色产业,全市形成几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和要求,近期我们对全市市级重点工业集中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今后的建设发展做了一些思考,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 市级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概况与成就
    (一) 工业集中区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乡镇工业的兴起,在全市各郊县自发形成了乡镇工业区,当时全市郊县70多个乡镇(街道)近乎都有一个工业集中区。但规模都很小。2001年-2006年间,为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全市70多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中遴选出其中的部分工业区,作为市级园区培养发展,并先后分四批命名了32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和配套协作区(其中,工业集中区22个,配套协作区10个)。总体规划面积445平方公里,控制面积252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15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近4000家,职工人数约26万人。

    (二)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成就
1、载体功能发挥突出。市级工业集中区发挥了企业向园区集中、资源向园区集聚的引领作用。
2、集约发展成效明显。市级工业集中区命名以来,坚持走土地集约发展之路。投资强度不断增强,年固定资产投资由2001年的2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74亿元,占郊县工业投入比重的39%,投资强度由2001年不足10万元/亩提高到2010年的150万元/亩。
3、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是自身规模不断壮大。二是辐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三是对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4、产业聚集初现雏形。现已形成了车辆及零配件制造、船舶及零部件制造、软件研发与生产、轨道交通、数控机床、工业刀具、智能电网、分析仪器等10多个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
5、社会贡献成绩显著。10年间,市级工业集中区年总产值从不足160亿元增长到1642亿元,利税有107亿元增长到147亿元,均实现了翻三番多。

    二、市级工业集中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一)综合规划先天不足,统筹发展能力受限
一方面是建园初期,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在区域功能定位上缺乏前瞻性考量和认识的局限,以及财力与经验所限等因素,造成一些集中区在规划布局上一开始就未能跳出划地为牢,固守城池的束缚,导致无法伸开手脚。

    (二) 园区产业规模偏小,助推发展力量不强
    一是集中区数量不少而单体规模普遍不大。截止2010年,32个工业集中区中,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只有3个,近三分之一工业集中区年总产值在20亿元左右,与省内一些市的同等级工业集中区相比,百亿级工业集中区数量仅为苏州河无锡的1/3.南通的/4,扬州的1/2.。二是园内企业数量少,体积小。三是园区土地出率低。

    (三) 园区内部产业混杂,集聚集群发展乏力
由于工业集中区发展普遍经历了“等米下锅’ 的开发资金困境,因此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项目、抢项目、无序竞争的招商引资乱象,造成了今天产业雷同、行业混杂、缺乏特色、众园一面的通病。

    (四) 园区分布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全市工业集中区在分布上也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失衡问题,各区县的市级工业集中区分布与辖区内资源秉赋的承载能力及区位环境条件不相协调匹配,以致影响集中区的成长发展。

    (五) 园区产业层次不高,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产业层次偏低,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少、总量偏小、核心竞争能力不强。而是研发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二、 对市级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 调整规划布局,减量提质增效,对市级工业集中区重新梳理定位
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聘请委托高水平的研究单位对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工业集中区总体长远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改造提升,推动市级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
    一是提升市级工业集中区发展标杆。提升环境和产业层次,提升发展水平和效益。二是大力推动传统烟叶改造升级,实现工业园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

    (三) 创新发展思路,主动、互动、联动,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选择相应产业功能定位、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国家、省级开发区作为中心园区,带动部分市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一区多元网络化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二是聚焦发展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发展后竟达的龙头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集聚科技创新要素,重点建设发展科技型创新创业产业园。

    (四) 加强政策引导,聚优扶强做专,推动市级工业园集中区集约聚发展
    一是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链。二是诶绕延伸产业链做大工业集中哦区。三是围绕优化集中区构建产业集群。

    (五) 强化组织领导,检查督导考评,对工业集中区实施动态监管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二是健全市级工业集中区的管理考评体制。三是建立奖惩制度。

             
                                            (南京市经信委   供稿)

 

首页 |  关于我们 |  行业新闻 |  相关行业 |  会展信息 |  市场信息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  统计数据 |  联系我们